半岛官网下载文稿 【强国讲堂】行进北京 筑梦交通强国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交通运输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出了一系列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赋予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的使命任务。
2019年9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明确了顶层设计。《建设纲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眼全局、面向未来,核心思想集中表达在“五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上。其中,“五个坚持”包括稳中求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个转变”涵盖从速度和规模向质量和效益转变、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向综合发展转变、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一,《建设纲要》明确了交通强国建设总目标:“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人民满意”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根本宗旨,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保障有力”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定位,强调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世界前列”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强调全面实现交通现代化,交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于前列。“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总目标。
第二,《建设纲要》确定了九大重点任务。一是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提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二是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提出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和特种装备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三是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提出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四是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提出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五是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强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六是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强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七是开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赢。提出构建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交通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八是人才队伍精良专业、创新奉献。提出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交通干部队伍。九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调深化行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治理规则,健全公共决策机制等。
第三,《建设纲要》提出了三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统筹协调的交通强国建设实施工作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加强实施管理。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环保、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等政策与交通强国建设相关政策协同。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合理规划交通强国建设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先行先试等。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五年来(2018—2022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五年(2018—2022年),交通运输系统一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7万亿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的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在这当中,铁路运营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4.2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3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共2.1万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2751个,全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可以通千吨级以上船舶的及以上航道1.5万公里;民用颁证机场达到254个;全国共有53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9584公里;在农村公路方面,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在邮政方面,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京张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产;川藏铁路、深中通道、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
二是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出行服务质量不断改善,物流保通保畅持续强化,交通运输新业态快速发展,各种方式的客货周转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居世界前列。2022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达到55.9亿人次,全国营业性货运量达到506亿吨,港口的吞吐量达到15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亿标准集装箱。高速公路9座以下的小客车的出行量超171亿人次,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超2000余万单,共享单车的日均订单量超3300万单。快递的业务量一年超过了1100多亿件,平均每天的快递量超3亿件。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的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发布“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和中长期公路规划网,为未来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导和长远规划。这些规划旨在全面提升交通网络的综合质量,覆盖城市、农村,构建起便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交通科技创新方面表现明显增强。致力于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强调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和智慧交通建设,这一发展方向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在努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加强了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了交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这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交通运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培育高水平的交通科技人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交通干部队伍,这些都是交通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基础。另外,持续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交通强国建设的监管和治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国际竞争力。
四是对外开放方面,加强对外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中老铁路、中俄黑河大桥等一大批合作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中欧班列的通达情况,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与不同国家的交通联通,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合作。中老铁路的建成不仅有力地连接了中国与老挝两国,而且为整个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运输通道。这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还有助于推动整个地区的互联互通。中俄黑河大桥的完成不仅在中俄两国间构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也为两国及周边地区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物流通道。这有助于促进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同时也为整个欧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作出了贡献。十年间,中欧班列联通中国境内108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累计开行6.5万列、发送604万标箱。此外,中国还开通了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多条,海运服务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由中国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定期航线个城市。邮政快递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国内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以及邮政快递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中国在空中和邮政快递领域的全球化布局。这不仅提高了国际交往的便捷性,也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
一是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地面公交服务不断完善。常规公交线多条,运营线多公里,新开微循环线%。轨道交通系统连线月,北京地铁运营线余万人次。首都轨道交通已成为轨道线网总规模居全国第一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二是交通综合治理取得较大成效。近年来,全市上下树立“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出行理念,通过采取“优供、控需、强治”等综合治理措施,遏制了交通拥堵加剧的趋势并使之逐步得到缓解。2022年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4.65,比上年下降16.67%,处于“轻度拥堵”级别,高峰时段地面公交准点到站率约为59.3%,比上年同期的58.8%提高0.5个百分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有效运转,构建区域协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三是绿色交通出行环境得到大改善。2022年北京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3.4%。慢出行品质显著改善,建成了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日均骑行量达到5000辆次。2022年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达49%,创近10年新高。交通指数稳中有降,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下降2.7%。能源结构调整成效初现,累计更新新能源轻型货车3156辆,淘汰国三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6.9万辆。
四是智慧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23年,一体化出行服务加速推进,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站式”服务平台日均服务人数超450万,实现全市公共交通“一码通乘”,日均刷码近400万人次。智慧交通应用成果丰硕,建成延崇“智慧高速”,开放全国首个4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测试道路达323条、1144公里。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发展。2020年9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五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跃上新台阶。2022年,丰台火车站开通运营,北京市迎来拥有7座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和2座国际机场的“七站两场”交通发展新阶段,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六环至市界段完工通车,六环出发50分钟即可到达雄安新区,较过去节省30分钟。东六环改造工程、厂通路等道路和朝阳站、丰台站等配套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开行北三县直达国贸的通勤定制快巴,实行一人一座、远端安检、一站直达,有效提升环京通勤效率。大运河京冀段全线公里实现游船互联互通,北京首次出现跨省际航道和水上旅游运输。
未来几年,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阶段。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2023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制定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五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实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构建起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十大行动框架,提出了53项重点任务。
《五年行动计划》将党中央关于交通运输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项行动任务之中,确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扎实推进“两个纲要”实施、做好“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五年规划衔接的重要抓手,是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关键举措。
十大行动之一“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提出,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推动各方式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衔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旨在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系统集成。重点任务包括推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新增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提高货运专业化码头占比,加强国家高等级航道和民用运输机场建设。
二是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引导带动各种运输方式统一规划建设、集中布局、空间共享。形成一批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关键节点,支持一批城市加强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提高多式联运效率。
三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推进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加快构建高铁通道。加快推进出疆入藏公路通道建设,实施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扩容改造和国家公路省际瓶颈路段畅通工程。实施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民航空管管制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改造邮件处理中心和国际邮件互换局。
十大行动之二“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出,要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客运服务系统和舒适顺畅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建设高效顺畅的货运与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新体系。
一是推进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海运全球服务网络,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建设便利高效的快递服务通道。
二是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巩固拓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组织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客运补贴政策,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衔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水平。
三是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稳步提高或保持在合理水平。大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优化出行结构,完善多样化出行网络,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广度和深度,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
四是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健全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新业态常态化监管水平。加强聚合平台规范管理和互联网道路货运新业态管理。
五是开展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高质量发展,完善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优化联程运输运营服务,提升联运旅客行李便利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非正常联运服务保障机制。推进联程出行数据共享,鼓励向第三方企业有条件开放联程出行数据。
六是开展货物多式联运专项行动。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直通主要港口规模化港区。有序推进内陆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化、标准化多式联运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海关、市场监管等信息交互共享。
七是开展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标准规范,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
十大行动之三“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布局,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大力发展“路衍经济”,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
二是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连通。解决西部地区路网留白太多的问题,提升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整体效能,推动沿海内陆沿边一体开放,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构建东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脱贫地区对外通道能力,拓展网络通达深度。
三是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
四是建设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推动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和高快速路网融合发展。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道路客运定务发展,推动定制客运车辆进枢纽、进商圈、进社区,有序推进毗邻地区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完善旅游客运服务供给。
五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通铁路中通道瓶颈路段和西通道缺失路段,推动黄桶至百色铁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容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平陆运河等建设。
十大行动之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强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要聚焦载运工具、工程装备、生产作业装备、应急保障装备、救助打捞装备等交通运输装备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攻关与示范应用,提升相关技术和产品自主化研发能力和水平。
一是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出台部属科研院校科技创新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依托交通重大工程,加强有组织的科技攻关。
二是开展交通运输数字政府建设行动。建成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行业重点基础数据汇聚程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开展大数据风险预警应用等。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交通运输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交通运输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通互联,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三是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实施网络安全强基工程,全面推行网络和数据安全隐患“台账式”管理和挂账督办机制。
四是加快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完善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持续开展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跟踪评价。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工程,推动高速铁路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下一代列控系统、智能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应用。实施公路数字化专项行动,推进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等。《2023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指出,要重点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以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决策、智慧调度为重点,打造“四位一体”的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体系,持续优化智慧交通大脑。
五是实施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聚焦交通运输装备的瓶颈问题,提升相关技术和产品自主化研发能力和水平,推动技术装备智能化、谱系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形成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管理机制。北京市积极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等应用场景的试点工作。
六是打造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优化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体制,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加强标准化创新,加强标准国际化工作。
十大行动之八“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提出,加强科技和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组织人事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科技和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国家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环境与机制,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加强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建设,充分发挥“老交通”智库作用引导新型智库转型。北京市交通领域重视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还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和智库人才。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以职业院校为主体、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际性和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谋划,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加快推进部管领导班子和领导职位补充调整。
三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公务员法,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拓宽优秀人才进入渠道,不断优化系统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四是加强组织人事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系统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建设,完善组织人事工作制度,健全全链条工作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强化发挥交通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撑作用。
十大行动之五“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提出,要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能力;要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调管理,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要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
一是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行动。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为重点。积极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具备条件的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基本接入集疏港铁路。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形成一批江海河联运精品线路。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能力,构建“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配送体系。
二是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调管理。推进交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线位、桥位、水域岸线等资源。加强邮件快件过度包装治理,全面提升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联合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提升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比例。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推进列车鸣笛等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持续提升机动车维修服务能力。持续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推进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健全邮政行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逐步停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
四是加强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推进生态选址选线,强化生态环保设计,积极推进交通绿色长廊建设,减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影响,严格控制对生态敏感区的占用。
五是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公路水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年度评估办法、公路水路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等。优化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体系,推进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数据更新。做好《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办法》贯彻实施。研究制定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方案、航空碳市场实施方案,出台《推动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
六是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加快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中重型卡车等载运装备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能营运车辆应用。建成一批邮政快递业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
十大行动之六“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行动”提出,要构建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要加强交通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监督,开展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铁路设施设备安全监管,加强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加快推进危旧桥梁改造、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灾害防治等工程实施。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及其桥梁隧道隐患排查治理。
二是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施设备系统运营技术规范,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健全道路运输安全协同监管机制,推进重点监管执法信息及时共享。健全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船舶检验服务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寄递渠道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落实,坚决防范危险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深入排查整治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内安全隐患,防范机械伤害、车辆操作事故。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成综合交通运输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推进各级交通运输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已运营的公路应急储备中心数据全部接入部级系统。加快推进三亚救助机场、天津飞行基地、东营救助基地、宁德救助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展海口救助基地扩建工程、万宁应急抢险打捞综合基地选址立项工作。实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升级改造和海区中心水上安全通信电台升级改造。
十大行动之七“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升行动”提出,要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推进交通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全球交通合作。
一是建设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准确把握国际中心的发展定位和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国际中心的高端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有效整合交通国际合作各方资源,支持国际中心承办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并设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充分利用国际中心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可持续交通发展,强化国际合作网络建设,把国际中心建设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全球高端智库、高端展示平台、高端人文交流基地、交通国际人员的储备基地。
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巴基斯坦一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中缅木曼铁路等项目落地,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尼跨境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中缅高速公路项目落地,加快推进珲乌高速防川至珲春、白临高速白山至临江、抚长高速抚松松江河至长白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黑龙江、鸭绿江航道建设,推进图们江航道整治,积极推进瑞丽江、红河航道建设,加快建设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
三是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充分发挥国家便利运输委员会机制作用,推动落实边境口岸汽车出入境运输中央财政事权改革,完善支持政策和配套制度体系,推进国际道路运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商签和实施,推动中欧公路直达运输试运行。完善基于北斗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推动优化国际道路运输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际道路运输监管与服务提升工程。
四是完善交通国际合作机制。用好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中国-东盟(10+1)交通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交通部长会议、中德交通论坛半岛、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等现有合作机制,巩固与有关国家交通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建立“中国—中亚五国”交通部长会议、中沙(特)部长级合作机制、中土(库曼斯坦)合作委员会交通物流合作分委会等新机制,不断扩大全球交通合作“朋友圈”。
十大行动之九“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行动”提出,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工作法治化,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持续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完善适应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交通运输高标准市场体系。
一是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聚焦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制修订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社会公众亟盼的部门规章。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综合监管。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运行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监督问责,切实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铁路行政联合执法,建立铁路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三是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完善适应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谋划推进新一轮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涉及部改革任务。
四是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制定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政策文件,推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交通运输高标准市场体系。规范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秩序,建立完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公益化救捞管理机制。
五是健全资金保障和财务审计运行管理机制。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不断健全与现代财政制度相匹配、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相适应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管理模式。稳定交通专项资金政策,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成“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深化财务审计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基本建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制衡有效、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依法监督、全面覆盖”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六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统计体系。持续深化统计改革,巩固完善面向交通运输企业的扁平化源头数据联网直报采集体系,探索研究并逐步推广利用行政业务记录直接转化生成统计数据,不断提高统计效率和数据真实性,坚决防止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能力,进一步拓展统计链条,主动融入行业管理,更好支撑管理决策。
七是建设交通文明文化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以开路先锋精神为魂的交通精神,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着力培育现代交通文明。繁荣发展交通强国文化,发展壮大交通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扎实推进交通文博工程。
八是健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施体系。强化交通强国组织体系,完善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工作规则,保持部际协调机制良好运转,指导地方建立健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强省)长效机制。完善交通强国理论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体系,定期编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报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报告等。完善交通强国规划体系,深入落实“两个纲要”,扎实推进“十四五”系列交通规划实施和中期评估调整,开展“十五五”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完善交通强国指标体系,制定交通强国评价指标指数及行业指标、省域指标。深化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体系,鼓励开展深化改革类、创新驱动类、开放合作类以及现有试点未覆盖领域的试点工作。
十大行动之十“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加强党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强化督导检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部党组、国家局党组和各级党组(党委)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工作的领导。严守纪律和规矩,围绕党的二十大部署强化监督。持续开展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持续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二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生动实践。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落实“三会一课”、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织严织密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体系,加强道路运输领域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断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规范交通运输权力运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深入推进行业廉洁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加强行业党风廉政建设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质量。
《五年行动计划》着眼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重点工作,绘制了今后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施工图”;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保障、加强实施管理三项实施要求,真正迈向行业齐抓共管、方式统筹协调、部省上下同心、产业融合共建的“大合唱”。我们要全面落实《五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全过程管理,确保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如期完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五年行动计划》的紧迫性、重要性,肩负起新时代交通人的使命任务,强化部省衔接、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