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外健身难|GymSquare另一方面,相对自律的个人训练爱好者,其实也能从人与人的健身场景中,获得益处。NSCA2017年的「卧推保护者」实验
甚至进一步来看,无论是团课多人竞争,还是个人训练需要健身伙伴,其实背后都映射出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而这种社会促进效应的变量往往取决于——健身难度、用户心理、外界评价。控制这三大因素,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健身场景能否被替代的关键。
从今年1月27日起,包括超级猩猩、乐刻、Shape、J&J已陆续开启直播健身。以超级猩猩在一直播平台数据为例,初期热度达300万,从3月25日起落至约100万。而根据微热点在1月1日至3月8日采集数据显示,从3月上旬起直播健身热度逐渐下滑。
J&J告诉GymSquare,暂不将直播设为主营项目,原因在于健身房发生的场景,几乎难以搬运至线上,而Shape曾在精练沙龙中表示,短期内线上业务占比较小,健身生意的本质是体验驱动,需要人与人交流以及场馆环境刺激。
天风证券于近日发布家庭健身行业专题研究,明确指出,无论是硬件商或是软件商的商业模式,均有自身受限而无法满足健身消费者的情形:
《健身环大冒险》成为疫情期间的健身房年卡,在于游戏短期激励、剧情起伏和角色交互。而这恰恰是用户在健身房能获得的互动指导、监督和反馈机制。
但是,之所以能将玩家喜闻乐见的健身场景,搬运至卧室,更多来自于任天堂这家老牌游戏公司,数十年对于玩家人性的洞察,而更多的家用健身商可能尚未触及。
最后,即使在健身刚需的美国,一场全国健身房闭店,也让深度爱好者们,遭遇健身场景被动替换后的降维打击。
「只能在家俯卧撑」、「参与户外跑步」,让Instagram的举铁玩家怀疑人生。甚至放眼全美,「多睡觉、少运动」成为事实。
Evidation Health近日面向16万名美国人,对疫情下的日常生活状态进行研究,其中7万名佩戴Apple Watch、Fitbit等可穿戴设备。
调查显示,与3月1日记录数据相比,全美受试者3月24日的运动频率下降39%。在纽约市封锁期间,该城市人群运动频率下降50%。
至于从3月13日起全美进入紧急状态后,受试者睡眠时间增加20%。除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以外,每个州的睡眠时间都增加了10%。
SoulCycle、Barrys Bootcamp的用户之所以自愿花费数十美元,除了有音乐灯光等场景因素,更多来自于团课中人与人的良性竞争,是容易上瘾的。
Preventative Medicine Reports在2016年刊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关于健身竞争的实验。实验是名为「PennShape」的健身挑战,学生可参与跑步、单车、瑜伽、举重等,在11周的时间内,打卡次数最多者获胜。
个人竞赛要求每一名受试者单打独斗,能看到竞争排名;团队互助则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但不设置竞争排名;团队竞赛的小组成员,能看到竞争排名;对照组则在不和任何参与者联系下,进行健身挑战。
而团队竞赛和个人竞赛组,虽然都促使学生锻炼,但前者平均每周参与健身38.5次,后者则平均每周35.7次。对照组的成员次数更少,平均每周参与20.3次。
这些实验结果,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解释Peloton,以及国内更多家用健身直播场景中,会依据心率、耗能等进行用户排名。
研究结果很明确,在得知身边有保护者的情况下,完成额定百分比RM卧推的总容量,显著高于不知晓有保护者的受试者。另一方面,疲劳感觉量RPE降低,而自我效能感有一定提升。
而无论是团课多人竞争,还是个人训练需要健身伙伴,其实背后都映射出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而这种社会促进效应的变量往往取决于——健身难度、用户心理、外界评价。控制这三大因素,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健身场景能否被替代的关键。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曾对社会促进效应的的变量作出mata分析。比如,在健身难度方面,较为机械性的短跑、中长跑、跳投项目,更容易表现出社会促进,相反,动作复杂度较高的健美操半岛,则容易出现社会抑制现象。虽然meta研究中因素的效应量为(0.32,-0.11),但客观存在。
而这也能解释,机械的动感单车更容易被复制到居家健身场景,但相应的要求上下肢同频率运动的跑步机直播,对用户要求更高。
至于在用户心理和外界评价上,所占的效应量相对较高。在个性特征上,个人自尊、特质焦虑、外向性,对能否有效参与健身运动的影响较大。而在外界评价上,觉知旁观者的评价,将对个人产生更多影响。
相对应的有,Planet Fitness去年发布宣传片《Don’t ride the bike of shame.》,旨在表达团课中对用户的评价,将导致个人羞愧,影响健身效率。
疫情让健身爱好者无奈在家训练,但关于日常训练的核心场景,依然是健身房。健身场景的替代并不容易,人依旧是线下健身的最大要素。■ GY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