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027-88914166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半岛工业园88号

咨询热线:

027-88914166

18827041010

半岛官方app稳就业、上好学、好看病!雷州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发布时间:2025-04-01 21:45:06人气:

  半岛官方app稳就业、上好学、好看病!雷州民生实事“落地有声”雷州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一期)完工;21家镇级“长者饭堂”全部建成;全市9所高中学校与广州市、湛江市帮扶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53.14%……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也是雷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生命线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最动人的是人民情怀,最暖心的是民生温度。

  这一年,雷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将建好民生实事项目、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工作作为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以一系列务实之举,将民生实事件件落到百姓心坎上。

  裁版、缝接、打包、装卸货……厂房内缝纫机等机械有节奏地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加工着各类鞋面。在白沙镇的雷州广晟鞋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在认真地生产某国际一线品牌运动鞋的鞋面。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作为人口大县的雷州市,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小孩进城就读,妇女和老人进城生活。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一些不便离家的群众“就业难”。

  为破解就业的结构性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去年以来,雷州市大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外出乡民回乡置业等模式,在白沙镇推动建起了一批制衣厂、制鞋厂等大大小小的企业或“微工厂”,主要以加工衣服、鞋帽等服装类订单产品,帮助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照顾家庭、挣钱增收两不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据白沙镇委张进介绍,“目前,白沙镇有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企业或‘微工厂’60余家,年生产服装达0.3亿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让群众实现了‘顾家、务工’两不误。”

  另一方面,雷州市抓住重点群体,针对高校毕业生精心开展“十链百场千企之人才行”活动,让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雁归”高校毕业生走进当地企业,现场感受雷州市工业发展新气象和新活力,让人才与用人单位“一对一”交流,实现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雷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通过实地参观,高校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岗位需求,提高了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活动还安排了毕业生与企业主管、技术骨干面对面沟通,吸引他们现场投递简历。

  雷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邓胜军表示,活动有助于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强毕业生对产业发展及人才政策的认知,吸引优秀人才回流,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构建了企业与人才长效合作机制半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没想到雷州市也隐藏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并且机械自动化程度极高,创新动能澎湃,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平台。”多名大学生表示,他们看好这些企业,已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希望在家乡实现人生理想。同时,他们认为政府服务保障周到,职能部门有悉心育才的行动、真心留才的举措,真正做到了尊才爱才。

  应聘就业,需要“一技傍身”。“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部署、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民生工程。

  一直以来,雷州市高度重视三项工程,通过不断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在雷州各地扎根、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撬动“百千万工程”的“新杠杆”。

  在2024年雷州市“南粤春暖暨乡村振兴”招聘活动中,“粤菜师傅”工程就业推荐区域人头攒动,现场成功达成就业意向63人。学员吴明明原先一直在外地从事餐饮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粤菜师傅”工程技能等级培训班,通过理论、烹饪技能实操的系统学习,拿到了中式烹饪师中级证书。如今,他和茂德公酒店达成劳动协议,工资也上涨许多。

  教育发展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雷州市全力推进教育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切实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深冬时节,寒风瑟瑟。然而,在市第九中学小学部的塑胶跑道上,学生们充满活力地随着老师的口令奔跑、跳跃,步伐轻快,青春无限,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

  位于雷州市东四路与工业大道交叉处西北侧的市第九中学小学部,实现了将好学校建在老百姓“家门口”。据介绍,市第九中学小学部总建筑面积27658.5平方米,除了常规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外,还配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雷州着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并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调整优化全市教育资源配置。据统计,全市18个乡镇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农村小学56所,整合部分年级的学校有43所,小学寄宿入读学生达4988人。

  伴随着社会发展,群众追求的不仅“有学上”还得“上好学”。怎么能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集团化办学,被雷州视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剂良药”。

  雷州市东方红学校和英利镇第二初级中学合并实行一校多区办学,市第四中学、市第一小学、市第十二小学等3个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同时以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市第十二小学教育集团为龙头,分别和1所乡镇中心小学、2所乡村学校为载体组建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强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以集团化办学“协作型”向“紧密型”转变撬动学校办学活力。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附城镇韶山村卫生站医生早早来到村卫生站,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家住韶山村的王姨说:“现在看病真的是越来越方便了,不用特地跑去城里,而且村卫生站看病也能用医保卡,直接用医保结算。”

  医疗卫生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好看病、看好病”是百姓期待的一种状态。村卫生站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与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是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第一站,也是实现医疗保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雷州市为提高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印发了《雷州市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为重点,通过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医师下乡”计划,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切实维护人民健康。

  “我有高血压病,长期要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以前要去市医院买,每次来回都得折腾大半天,现在好了,在村卫生站就能买到,而且还能享受医保报销,真是既方便又实惠。”家住企水镇陈家村李大爷激动地说。

  为了给广大农村居民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医疗服务,雷州市建设规范化村卫生站406个,配齐38种基本设备,实行24小时服务。同时,积极探索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与基层医疗保障体系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村卫生室医保定点管理进程,让惠民服务深耕乡村。

  另一方面,去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雷州医院正式揭牌,雷州市人民医院交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面托管,托管后医院增名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雷州医院”,这是雷州市医疗卫生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回应群众期盼优质医疗服务的务实行动。

  通过托管,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区域领先的医疗技术、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雷州,助力雷州市人民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通过发挥雷州市人民医院作为雷州市医共体总医院的牵头角色,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基层延伸,推动建成县乡一体化、县乡村联动机制,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水平的健康保障,对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具有深远意义。

  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已率先实现对雷州医院心内科的垂直一体化管理,得益于附属医院近两个月以来的高强度支援,雷州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救治上取得了显著突破。现已成功开展冠脉介入手术,并具备随时应对心血管疾病急诊手术的能力。

  购物、餐饮、家政、医疗、上学……在昌大昌社区,步行一刻钟就能享受到从衣食住行、休闲健身到教育医疗的便民服务,轻松实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日前,雷州市新城街道昌大昌社区入选湛江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第二批试点社区名单。

  “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小区周边啥都有,药店、饭店、烧烤店、面包店、文具店、蔬菜店、公园、快递驿站……真是五花八门、种类齐全。穿过相邻小区向南走不到10分钟,网红小店更是数不胜数。吃完晚饭,步行15分钟就能到公园散步,十分方便。”家住天和花园的张茹茹满意地说。

  近期来,雷州市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培育经营主体,鼓励知名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商业设施布局,引入超市、便利店、生鲜店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确保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小店、咖啡馆、书店等品质消费业态,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据了解,昌大昌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社区辖区内有4000多户,总人口23663人。考虑到昌大昌社区居民集中、老年人多,社区便以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为契机,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成立了雷剧、合唱等10余支业余文艺队伍,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老年人在街道的“幸福天地”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在社区活动室内,锣鼓欢快,雷剧悠扬。雷剧爱好者张姨说:“我们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表演,有着一些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超幸福。”

  每逢周末和传统节日,雷州市新城街道各社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曲艺、舞蹈、传统服饰走秀……这些节目给居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家门口”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小区门口有便民蔬菜店,小区里还有社区活动室,能和邻居下棋、打扑克,生活别提多惬意了。”家住美好华庭的居民张成祥说。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书店、电影院、公园、健身场所等都离居民区不远。张成祥告诉记者,从小区出来四通八达,向北是一个大型的菜市场,不仅米面油、蔬菜水果等一应俱全,还有锅碗瓢盆、五金杂货等等;向东过马路便是世贸广场,购物、就餐、娱乐、看电影一样不少;向南500米左右便是雷州西湖公园,锻炼、散步、健身均可。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方便了市民群众,我们利用城区人口密集的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半岛星光美食城,为周边居民打造了‘家门口’的就业创业平台,提供了致富新途径。不仅有‘烟火气’还有‘致富经’。”昌大昌社区党支部陈宏巨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半岛星光美食城里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琳琅满目的饮品店、烧烤摊、特色小吃店……让人目不暇接,虽是深冬,但各店面和摊位前却抵挡不住顾客们“嗨”吃的热情氛围,让这里的夜经济火热上演。

  陈宏巨向笔者介绍,近年来,雷州相关部门与社区紧密联系,立足消费新趋势,围绕消费新需求,对社区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和配套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完善道路交通、停车设施、标识亮化等公共设施,合理划分经营区域,引导群众文明消费,真正让夜间经济活起来、健康发展。热闹的夜间消费,既点燃了雷州的“夜经济”,又激活了发展“新业态”。

  在一家烧烤店门口,店老板一边忙碌为顾客烤生蚝,一边与笔者聊了起来,“在这寒冷的冬天,虽然挣钱辛苦不易,但我们的生意还不错。现在,体育场夜市环境非常干净整洁,客人对我烤的烧烤鱼还是很满意的。”

  目前,半岛星光美食城共有300多户商家,各类夜市店铺一应俱全,人流最高的时候达到了5000多人。

  小摊位,大民生。摊主们的身影在灯光下忙碌着,他们一边吆喝着招呼顾客,一边忙着制作美食,一边还笑容满面与顾客搭话,根据顾客需求忙这忙那。顾客走了一波又来一波,“老板,先来3瓶啤酒和2打生蚝,然后再上30串牛肉串、一份凉拌青瓜,抓紧上哦……”旁边,不时还传出扫码到账的声音。

  陈宏巨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要求,坚持“问需于民”“一圈一策”原则,围绕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布局、补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设施短板、丰富便民生活圈业态功能、培育壮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市场主体、强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功能等内容,持续深耕细作,致力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百姓近在咫尺的“幸福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