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提升场馆功能 助力“尔滨”文旅多样化发展文旅的持续火爆、亚冬会的召开让哈尔滨“顶流”热度依旧。在日前召开的哈尔滨市上,哈尔滨市代表围绕哈尔滨加强文化旅游,建设和打造体育、展览等场馆纷纷建言献策。
“会展业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半岛、国际与国内,是联通企业、市场和要素资源的重要桥梁,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贸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尔滨市代表赵立君表示,目前哈尔滨市体量较大的展览馆为哈尔滨国际会议体育展览中心,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随着近年来“尔滨”的持续火爆,更多展会也会纷至沓来,如何以更加充足的面积做好承接,成为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他建议,在会展中心广场搭建临时钢架结构玻璃幕墙半固定展棚扩充展览面积,同时对既有展览、博览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并可选取部分展览、博览机构,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使之与会展中心联动满足办展需要。
哈尔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哈尔滨市代表吴建纬建议,深入研究哈市红色资源,开发适合青少年的红色研学基地,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推介合适的研学活动。同时,依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原有参观、讲解为主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教育+生验”,增强历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感,使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吴建纬同时建议,加强“红色+”新业态新产品开发,例如探索“红色+生态”“红色+民俗”等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与相关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开发红色研学文旅产品,邀请全国各地青少年来哈开展红色研学之旅,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为提振经济贡献红色力量。
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张冉表示,今年哈尔滨市成功举办了亚冬会,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哈市对赛事体育场馆进行了绿色改造升级。这些场馆不仅为亚冬会提供了硬件支撑,也将成为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动力。亚冬会后,如何避免这些场馆在赛事结束后被闲置,实现场馆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提升至关重要。对此,张冉建议,科学定位场馆功能,根据场馆特点、区位条件和未来发展需求,明确其功能定位,合理划分专业训练区、大众健身区和多功能活动区。保留部分场馆或场馆部分区域作为专业训练区、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吸引国内外专业队伍驻训。将部分场馆作为大众健身冰雪运动中心,面向市民开放,提供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的体验和培训服务。同时,结合场馆实际设计一部分可灵活调整的空间作为多功能活动区,用于举办展览、会议、文化演出等非体育类活动。要突破冰雪运动场馆的季节功能限制,通过技术升级改造,鼓励运动场馆增加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综合服务供给,引入轮滑、旱地冰球等体育和文化娱乐体验项目,完善“陆冰转换”“双栖利用”等功能,打造全季运营的体育服务综合体。还可利用人工造雪和制冷技术,开发室内冰雪乐园,冰雪博物馆、VR体验馆等特色项目,将场馆打造为冰雪文化体验地,实现全年冰雪运动体验。